人們通過搜尋引擎及其他網站的連結來找到您的網站,獲取您的產品或服務的資訊,這是網上行銷的被動方式。很顯然,只有對某種產品或服務感興趣的人才會鍵入與此產品、服務相關的關鍵字,從而找到此種產品或提供此種服務的商家。得益於 Internet 覆蓋全世界的用戶(超過四億),只要您有中六合彩的機率(二百萬分之一),您就有了二百個潛在客戶,悉心開發這二百個潛在客戶,您也會獲得不菲的收益。實際上的機率要大得多,全球有那麼多商家在 Internet 上踴躍建站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們在網站上的投資獲得了巨額的回報。
在行銷宣傳的效果上,報紙、電視、電臺、雜誌等傳統媒體的行銷廣告採用的是廣播方式,這些廣告的觀眾不全部都是您產品的目標客戶。與此相比, Internet 網上行銷的最美妙之處在於:
要說起品牌行銷與運動最密不可分的賽事 ,應該就屬 Super Bowl 美式足球超級盃了。雖然,幾乎每個國際級的運動,都可以看到品牌參與其中的影子,但超級盃之所以不同,就在於品牌在賽事期間的種種作為,已經成為一種特有的『超級盃行銷』的顯學,在事前事後,都會被各式各樣的媒體大量討論,這對品牌來說,求的無非就是『激起漣漪』的週邊效應。
過去,「要做一個app嗎?」的問題總是一再被討論,因為這是從「make people want things」的角度來思考手機行銷所產生的問題,但手機不論作為一個媒介、媒體或生活配件工具,已經不是簡單的傳統媒體、網路媒體特性可複製,應轉而思考的是:「make things people want」,因手機行銷的發展趨勢已從過往著重於功能討論、從行動優先(mobile first)的探討,轉變到消費者優先(consumer first)的應用。
既然消費者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,品牌該如何在這個平台上創造有效的溝通方式?回到上述所提到的問題:品牌該在手機上創造「需求」(make people want thing)還是「應用」(make things people want)?從2014年坎城創意節的眾多得獎案例觀察,品牌在手機上的應用已是新顯學,Havas Media的CEO Paul Frampton在創意節後所發表的觀察即提到:「雖然今年大家都在討論手機,好像手機是未來的一切,但很多品牌廣告主皆坦承,仍在掙扎如何在手機上呈現一致性的策略,會有這樣的困擾都是因為手機行銷需要的是新型態思考,應用(Utility)和價值(Value)是首要應該被思考的。」
首先,是年輕人的轉變,包括行為上的轉變、消費態度的轉變及使用習慣的轉變。蘇建勳說:「現在年輕人習慣提早計畫未來,更嚮往海外經驗,或許是因為22k的新聞衝擊很大,他們不甘願也不覺得自己屬於22k之輩,所以想極力突顯自己的獨特性,也因此,許多人畢業之後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出國旅遊、旅行甚至打工度假,藉由海外經驗的包裝增加獨特經歷。」此外,受到學運的影響,年輕人也更勇於表達立場,更熱中追逐活動,尤其社群網站興起之後,他們害怕自己被同儕忽略,擔心不了解時下最熱門的事物(fear of missing out),所以一窩蜂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明顯。
Phil Sanderson 表示,創投也是一種服務業,服務的對象是創業家以及有限合夥投資人。「如果你是一名創業家,正在考慮與某家創投進行為期 5 年的合作計劃,你自然會去查看他們的部落格和 Twitter,觀察他們都在關心些什麼事情。」
其實許多美國知名創投如 Fred Wilson、Marc Andreessen、Chris Dixon 等人都有書寫部落格的習慣,但是直到 2013 年,他們才真正將「內容行銷」灌注到自己的投資事業之中。
創投競逐下一個 Facebook 之外,也開始搶前記者
去年,Andreessen Horowitz 挖角 Wired 資深編輯 Michael Copeland 領導內容策略,共同創辦人 Marc Andreesen 接受 PandoDaily 訪問時解釋,它們運用內容加強透明度,並且勾勒出創投眼中的世界。內容更可以幫助需要資金的創業家在跟創投「聊聊」之前,就先大致了解這家創投的風格,事先做好心理建設。
就如每家創投專注的投資領域與階段不同,他們所創造的內容也各有風格。Sequoia Capital 也在去年聘請華爾街日報記者 Ben Worthen 建立「Grove」,成為創辦人與創業者分享實質建議的內容平台,範圍從產品價格設定到會議準備訣竅都有。 NextView Ventures 的「內容」範圍則更狹窄,其所架設的部落格「The View From Seed」提供公司創辦最初 18-24 個月應該考慮或避免的事情,文章主題可能類似「怎麼從 0 開始吸引到 100 個使用者」。
First Round Capital 同樣找來華爾街日報記者 Camille Ricketts,打造 First Round Review,切身訪問如 Facebook 公關、Dropbox 設計師等企業核心人物,邀請他們暢談自己的工作哲學,以及各種深度且引人入勝的創業故事,帶給正在茁壯的新創公司第一手知識與經驗。Camille Ricketts 說,為創投做內容行銷,她無需設定議題,而是設法以對話引導受訪的創業者給出實際的心得與建議。
談這個觀念之前,我們先來看一個最近的案例:《Lane Bryant 》 的 I Am No Angel活動。
Lane Bryant是個專門生產大尺碼女裝而聞名的品牌,為了推廣她新的內衣系列《Cacique》,明擺著對《Victoria’s Secret》開槍,找了幾位不是內衣品牌慣用身材一級棒,所謂天使的模特,而是清一色大尺碼女孩,拍了一部廣告片,企圖引導大眾重新思考『什麼是性感?』,在片中大聲的說出『我,不做天使,一樣很性感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