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秘密2016

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偷師逆襲:九平米包子鋪如何成就千萬元營收?

賣包子的青年們

2013年四月的一個夜晚,郭立恆、程棟、韓俊、袁青蔚在一個路邊攤小聚,待業半年的郭說想開一家包子鋪,並邀請其他三人入夥。這不是他第一次向好友們提及此事,在前半年,他們每個月都會聚會,談論創業。不同的是,這一次他鄭重其事地拿出一份包子鋪計劃書攤到大家面前。這份計劃書贏得了其他三人的認可,觥籌交錯間最終拍板,隨後,其他三人陸續辭職。

在過去的三年中他們都在一家武漢知名的麵粉公司供職,每人每年的銷售額可達到1000萬,平均年薪10萬左右。

商機往往出現在市場一線,而非辦公室里閉門造車

隨後他去上海做了一些簡單的市場調研——每天蹲在包子鋪門口計算人流量,購買數量,觀察產品品類,產品結構,總結分析購買群體,“就是一個很有心機的路人。”他這樣形容當時的自己。

最樸素的調研往往能得到最真實的情報

上海巴比饅頭已是風生水起,這個由安徽人劉會平一手打造的包子鋪,通過加盟的方式在國內已有店面2035家,年銷售額達到10個億。在杭州,甘其食作為一個後起之秀,短短三年內門店擴張到140家,且全部為直營,2013年的銷售額預計為3個億。而在武漢,這個以吃熱乾麵聞名的城市,除了嘟嘟香這一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包子鋪外,還沒有後來者。

先行者的成功,往往能給新來者以激勵

回武漢后,從沒拿過菜刀的郭立恆開始拜師學藝,先是去職校學習做包子,不見成效。後來又前去天門找大師傅拜師學藝,先是跟著師傅打下手,後來學和面、揉面、調餡等技術,其間也會主動去嘗試不同餡料的調製。“還是成效不大,做出的包子口感不穩定。”郭立恆說。

這就有了後來他所說的“卑鄙的學習方法”:面試大師傅的時候,大師傅用料之前,比如醋,會稱重,用完之後再稱一次,用前者減去後者,就可以得出一次用量。然後口感不錯的包子,進行用料數據保留,自己再根據這一用量配料。

量化分析一直是餐飲業缺乏的精神和方法

當這個決定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後,四個人分頭行動。

程棟是武漢人,對武漢三鎮較為熟悉,成為店面選址的不二人選。

韓俊負責招聘大師傅,他通過網路,或者跑到門店和人閑聊,套取店裡師傅的信息情況。

而產品方面,則交給了袁青尉,由於之前的工作經歷,袁對武漢各大糧油市場十分熟悉,並擁有很多老客戶,藉此資源希望拿到最精良實惠的進貨。

郭立恆作為決策者,除了門面選址和師傅招聘,還要忙於各種開店的手續辦理。

按照計劃書中的步驟,尋找大師傅被放在首位,想象中,他們覺得這是最難的事情,產品次之,門面選址排在第三位。

“我們以為找門面很容易,找大師傅很難。”袁青蔚說,行動之後,發現事實完全本末倒置。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門面,大家不得不傾巢出動,四人每天早晨出門選擇街道蹲點,觀察人流量、人群特質,然後拿筆記在小本子上,晚上開會研究,對一個店面的考察和分析完成需要兩天時間。“好不容易看好一家,準備簽合同時才發現不出幾個月這個地方會拆遷。”韓俊說,各種層出不窮的狀況讓他們跑了20來天,才完成選址工作。

選址的成功與否決定了生意的好壞

45天後,每人各出資兩萬,總計八萬元的試驗店開張。

“三個月的房租押金7500元,裝修材料及人工3000塊錢左右,門頭100多塊錢,加上設備等費用,啟動成本不到三萬塊。”郭立恆給記者算成本,末了,他說:“不要多少啟動資金啊,就算我不是富二代,我們四個人去搬磚,不出幾個月也能掙到三萬塊。”

偷師甘其實:能不能把包子鋪做成電商模式?

從一開始,他們就準備下一盤大棋,這從四人合夥的方式初現端倪。他們具有嚴格的紀律管理機制,在工作管理條例中,明確寫著上班時間不許進行任何影音遊戲。遲到一次罰半個月工資(目前,每個合伙人的工資為1000元),遲到第二次開除,並清算個人全部股本;為此,他們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股東退出機制。工作時間不許發生爭吵,所有人必須服從郭立恆的意見,如有異議,可申請公議,公議自申請后在兩個工作日內完成。在這個議會上,股東可暢所欲言,通過舉手投票方式,郭立恆一人擁有兩票,其他三人分別持有一票的權利,少數服從多數做出最終決定。

“電影《中國合伙人》中有句台詞說,千萬別和兄弟一起做生意,我不這麼認為,反正團隊利益大於一切,為了團隊利益如果需要我退出,我照樣走!”末了,郭立恆補充一句:“你不讓我做這個夢,我還有很多夢可以做。”相比對合伙人的嚴苛管理,對待店內的三名員工——1個大師傅,1個中工,1個學徒,管理則人性化許多。郭立恆仔細研究了“甘其食模式”,并力求改進。

員工的管理細節上十分考究

比如為了能夠保證員工的良好休息環境,加固員工的架子床,以免翻身發出聲響;每個店面配備為員工做飯阿姨,創始人童啟華笑稱“甘其食的做飯阿姨加起來足以開一家中等規模的家政公司”,阿姨們保證每頓飯四菜一湯,且一個星期內每天的葷菜不能重複,當阿姨做不到這一點時,童啟華便會提醒甚至親自陪同前去菜場買菜,“員工很辛苦,每天三點起床,晚上六點下班,我要讓他們生活在一個備受尊重的環境中。”這是童啟華的管理哲學,蒸好7雖然目前只有三個員工,但是郭立恆也在向此靠攏,比如將架子床改為單人床。

他坦言,這方面他還做得不夠,這份工作的辛苦和農民工差不多,這一點四個人感同身受,每天他們和員工同處在沒有風扇和空調的9平米房間中做工。“他們的機制設計和對商業模式的慎重,絕對不是一個小作坊的做派。”一個對蒸好7有所了解的諮詢管理公司經理說,具體到實際操作中,郭立恆對自己的要求是踏踏實實,步步為營。

除了這些,如何將第一個試驗店做出品牌來,是他們極為慎重的問題。

事實上,包子並不是複雜的產品,童啟華說自己當初選擇這一行業,是因為“包子是一個溫暖的產品”,這意味著它可以被賦予更多的品牌文化,更為重要的是,從工業標準化角度來考量,包子的可控性很強。

包子的選料在參照他人的基礎上自成體系,大到肉的選擇,“我們只選用全國排名前二的五花肉,注意是前二,絕對不是前三。”郭立恆特彆強調,小到蔥這種調料,袁青蔚每天凌晨四點準時去菜場挑選最新鮮的那撥。用量最大的麵粉,郭希望父親的公司能成為自己的供應商。

一般情況下,他們多為統一、康師傅、仟吉這樣的大客戶供貨,7月19日,該公司的研發總監去了蒸好7,準備為其生產定製化麵粉。考慮到產品的標準化可控,郭立恆甚至不考慮加盟,採訪期間,他接到了三個加盟電話一一客氣地拒絕了。

“不僅是因為現在時機未到,時機到了也不會。”雖然選料上乘,但在成本上郭則十分“計較”。這幾個“數據狂”在計算成本模型時,精細到每個包子用鹽幾克,包子的重量誤差是正負兩克。“一般的包子鋪只會計算粗略成本,今天進賬多少,刨除成本,剩下的就是利潤。”儘管如此精打細算,開業兩個月來,蒸好7的盈利微乎其微。

做包子的倪師傅說,一般情況下,若只算原材料成本,一個牛肉包子的毛利潤可以達到50%,而他們一個牛肉包子的毛利潤卻不足20%。如此計算,在開張的第一個月,雖然有近5萬元的營業額,但分攤給高昂的原料成本和財務管理成本后,所剩無幾。郭立恆不在乎,對他們而言,試驗店的意義在於品牌立足。

在藍圖中,包子只是一個開端,未來他們會開發嬰兒粥等系列產品:“有一個叫得響的牌子后,其他新品才能實現盈利。”而擴張版圖也清晰可見。

他們的計劃是今年在武漢開5家門店,明年20家,三年達到100家,將大部分店的受眾定位為年輕白領,選址將集中於商圈、大型社區、醫院學校等附近,每個店的投資約18萬到25萬。節奏看起來有些急促,但是甘其食在四年做到140家,這給郭立恆打了一針雞血,但他從來都不是一個複製者。他正在將另一種想象變成可能,“我最終要把這個包子鋪變成電商,靠物流配送賺錢。”不過具體方案他還沒想好,畢竟除了肯德基、麥當勞外,還沒有前人成功。

創業就是提出創想,快速探路快速總結

“這些還有些遙遠。”畢竟,他們連眼下這個試驗店的排隊問題都還沒解決,這個店地處一個老社區,每天前來排隊買包子的多為爹爹婆婆。“最糟糕的就是,不僅讓人排隊,並且還不能給大家一個能否買到包子的答案,你說他等了兩個小時,什麼都沒買到,他得多憤怒。”

一位相熟的好友提醒郭,不要因此丟掉了這些親愛的顧客,這些老人是最能為品牌做口頭宣傳的群體。這些棘手的事情,郭立恆交給了合伙人們,現在他要趕往杭州甘其食取經,意在學習其管理模式。當人民日報的評述出現在微博時,童啟華給予了評論,郭立恆看到后,立即私信了他:“內容無非就是厚著臉皮,主動要去向他學習唄。”郭說,童爽快答應。

這個故事有別於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傳奇色彩,也不是底層人物因衣食而奮鬥的勵志曲目,我們更多關注的是青年們如何在傳統領域中,將小作坊做成一門有格調的大生意。一個9平米的包子鋪,究竟能醞釀出怎樣的未來還難以預言,但其創業勇氣,商業理念仍然可供他人打量和思考。
來源:《鄂商》雜誌(2014年5月)

獎金瘋狂大放送
加入會員!立即送50元美金
▼▼▼

 

Home | Blogging Tips | Blogspot HTML | Make Money | Payment | PTC Review

日賺250美金學院 © Template Design by Herro | Publisher : Templatemu